⒈ 湖澤中葑菱積聚處,年久腐化變?yōu)槟嗤?,水涸成田,是謂“葑田”。 《宋史·河渠志七》:“臨安西湖周回三十里,源出於武林泉。
引錢氏有國(guó),始置撩湖兵士千人,專一開濬。至宋以來,稍廢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br/>《宋史·蘇軾傳》:“﹝軾﹞以餘力復(fù)完六井,又取葑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為長(zhǎng)堤以通行者?!?br/>宋梅堯臣《赴霅任君有詩(shī)相送仍懷舊賞因次其韻》:“雁落葑田闊,船過菱渚秋。”
⒉ 將湖澤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為可以移動(dòng)的農(nóng)田,叫葑田。也叫架田?!吨芏Y》所謂‘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是也。參見“架田”。
引唐秦系《題鏡湖野老所居》詩(shī):“樹喧巢鳥出,路細(xì)葑田移?!?br/>宋陳旉《農(nóng)書》卷上:“若深水藪澤,則有葑田,以木縛為田坵,浮繫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其木架田坵,隨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span>
湖面上茭蒲等水生植物生長(zhǎng)日久之后,根離地而浮于水上,農(nóng)家乃利用其又廣又厚密的特性在上施土種植,故稱為「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