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辟fùbì
[restoration of a dethroned monarch;restoration of the old order] 失位的君主復位,泛指被推翻的統(tǒng)治者恢復原有的地位
⒈ 謂失位的君主復位。辟,君主。
引語出《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br/>孔穎達疏:“自太甲居桐,而伊尹秉政; 太甲既歸于亳,伊尹還政其君?!?br/>唐元稹《遷廟議狀》:“中宗復辟中興,當為百代不遷之廟。”
⒉ 謂參與和幫助失位的君王重新掌權(quán)。
引胡適《歸國雜感》:“果然船到了橫濱,便聽得張勛復辟的消息?!?/span>
⒊ 今亦泛指被推翻的勢力重上臺,或指恢復舊制度。
引魯迅《集外集·選本》:“《文選》的影響卻更大……五四運動時雖受奚落,得‘妖孽’之稱,現(xiàn)在卻又很有復辟的趨勢了。”
孫犁《白洋淀紀事·紀念》:“住在定縣的還鄉(xiāng)隊回村復辟?!?/span>
語本《書經(jīng).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德?!故坏木?,重新恢復君位。
復辟(fù bì),指失位的君主復位。泛指被推翻的統(tǒng)治者恢復原有的地位或被消滅的制度復活。
復辟也可意指恢復帝制,如民國初年中華民國總統(tǒng)袁世凱復辟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