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拱嘿”。
⒉ 拱手緘默。
引《漢書·鮑宣傳》:“以茍容曲從為賢,以拱默尸祿為智?!?br/>晉陸云《國人兵多不法啟》:“是以自來拱嘿,未敢多言?!?br/>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二:“帝自此御朝,即拱默不言。大臣奏事,可即肯首,不即搖首?!?br/>清侯方域《明都察院左都御史陳公墓志銘》:“熹皇帝拱默,中人有竊政者, 于廷即去言路亦當(dāng)言?!?/span>
⒊ 指垂拱無為。
引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十章第一節(jié):“他們援道釋儒,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認(rèn)為人君應(yīng)當(dāng)拱默,委政臣下?!?/span>
拱手而默默不語。形容不批評、無作為的消極保守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