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繈褓”。亦作“繈?!?。亦作“繈葆”。 背負(fù)幼兒的布帶和布兜。
引《呂氏春秋·直諫》:“不穀免衣繦緥而齒於諸侯。”
《漢書(shū)·衛(wèi)青傳》:“臣青子在繦緥中,未有勤勞,上幸裂地封為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zhàn)之意也?!?br/>《文選·嵇康<幽憤詩(shī)>》:“哀煢靡識(shí),越在繦緥。”
李善注:“張華《博物志》曰:‘繦,織縷為之,廣八寸,長(zhǎng)丈二,以約小兒於背上?!?韋昭《漢書(shū)注》曰:‘緥,若今時(shí)小兒腹衣?!?br/>清俞樾《小浮梅閑話》:“帝崩, 沖帝始在繦褓?!?/span>
⒉ 指幼兒。
引《管子·五行》:“毋傅速,亡傷繦褓。”
尹知章注:“繦褓之?huà)牒o(wú)得傷損也。”
《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是以業(yè)隆於繦緥,而崇冠於二后?!?br/>《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繦褓”。 裴駰集解引《漢書(shū)音義》:“繦褓,謂成王也?!?br/>《漢書(shū)·司馬相如傳下》作“繦?!薄?《新唐書(shū)·吉溫傳》:“初, 慎矜客史敬忠與溫父善,見(jiàn)溫繦葆時(shí)?!?br/>明高攀龍《李貞母墓志銘》:“吾繦緥失母,而母為吾母;吾弱冠失父,母為吾父?!?/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