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蟈蟈兒

拼音: guō guō ér
注音:ㄍㄨㄛ ㄍㄨㄛ ㄦˊ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蟈蟈兒guōguor

[katydid,catydid;long-horned grasshopper] 螽斯,紡織娘,身體綠色或褐色,腹大,翅短,觸角長,后腿長,善于跳躍。雌性有長的產(chǎn)卵器,雄性前翅根部有發(fā)聲器,能振翅發(fā)出清脆的聲音

引證解釋
國語詞典

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身體綠色或褐色,體型肥大,善于跳躍,吃植物的汁液和花。雄的能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北方人稱為「蟈蟈兒」,南方人則稱為「叫哥哥」。

網(wǎng)絡(luò)解釋

蟈蟈兒

  • 俗稱為蟈蟈,無脊椎動物,昆蟲類,螽斯(longhorned grasshoppers)中國北方稱其為蟈蟈,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長在40毫米左右,身體多為草綠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質(zhì),較脆弱,前緣向下方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長于前翅,也有短翅或無翅種類。雄蟲前翅具發(fā)音器。前足脛節(jié)基部具一對聽器。后足腿節(jié)十分發(fā)達(dá),足跗節(jié)4節(jié)。尾須短小,產(chǎn)卵器刀狀或劍狀。
  • 蟈蟈,別名為蹩蹤聒聒、螽斯、螽斯兒、油子、油葫蘆(河南漯河與平頂山交界處,蘇北徐州地區(qū))、叫應(yīng)(北京西部張家口至山西)、土喳子(四川南充)、蚤螞(四川達(dá)州、四川渠縣)、土狗子(湖南衡陽);短翅鳴螽,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鳴螽屬,一年發(fā)生一代以卵越冬。蟈蟈為三大鳴蟲之首,一只母蟈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每粒重14毫克。蟈蟈分布于河北、河南、黑龍江、 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寧夏、山西、甘肅、湖南、廣東、廣西、江西、陜西、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全國各大省市。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