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河西走廊

拼音: hé xī zǒu láng
注音:ㄏㄜˊ ㄒ一 ㄗㄡˇ ㄌㄤˊ
詞性: 名詞
結構: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河西走廊Héxī Zǒuláng

[Gansu Corridor] 甘肅省西北部狹長高平地,海拔約1000—1500米,南為高峰的祁連山,北部為相對高差不大的北山,長1000公里,寬從幾公里到100公里,依靠祁連山冰雪融水灌溉,成為中國西北重要農(nóng)牧業(yè)地區(qū),并且自古為溝通西域要道,絲綢之路也過這里

引證解釋

⒈ 在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以北、 合黎山和龍首山以南、 烏鞘嶺以西。因在黃河之西,故名。東西長約一千公里,南北寬約一百至二百公里。自古是通往新疆及中亞、西亞的要道。

聞捷《小香》詩:“從三門峽遷移來的小香,如今是這樣的深愛河西走廊。”
華山《大戈壁之夜》:“剛進河西走廊的時候,綠洲這樣豐潤,青蔥,映著祁連山的連峰積雪?!?/span>

國語詞典

地名。為一東南斜向西北的天然走廊,即古時的絲道。位在甘肅省西北,祁連山的北邊,合黎山與龍首山的南方。因位于黃河西邊,故稱為「河西走廊」。區(qū)內靠河水、雪水灌溉的綠州是人口集中地。也是現(xiàn)今通往新疆、中亞、歐洲的要道。

網(wǎng)絡解釋

河西走廊 (地理名詞)

  •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后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
  •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里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jīng)略西北的軍事重鎮(zhèn),后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zhàn)火的棲息場所。
  • 東周春秋時為被西戎占領,戰(zhàn)國先秦時被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領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貿(mào)和宗教往來的古道,后漢武帝劉徹初設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張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并入華夏版圖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河西是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于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長約1000公里,寬數(shù)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南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于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 河西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xù)到民國。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云集,大小乘佛教通過河西傳入長安,古代四大譯經(jīng)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 如今多指甘肅14個市州中的河西五市。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