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慌忽”。
⒉ 模糊不明貌。
引《禮記·祭義》:“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慌惚以與神明交,庶或饗之。”
唐韓愈《南海神廟碑》:“海之百靈祕怪,慌惚畢出?!?br/>《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梁太廟樂舞辭》:“赫奕令德,彷彿睟容。再拜慌惚,遐想昊穹?!?br/>《全唐詩》作“慌忽”。亦指神智不清。 《后漢書·皇后紀(jì)上·明德馬皇后》:“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藺夫人悲傷發(fā)疾慌惚?!?/span>
⒊ 猶迷茫。
引漢東方朔《七諫·自悲》:“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br/>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洪范洛書》:“中國書法,亦無三八政居?xùn)|,七稽疑居西之理, 江君讀書人,亦慌忽如此?!?/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