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回紇

拼音: huí hé
注音:ㄏㄨㄟˊ ㄏㄜˊ
詞性:
結構: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回紇又作回鶻,由回紇文音譯而來。是中國的西北少數(shù)民族部落,維吾爾族的祖先。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內蒙古、甘肅、蒙古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qū)也有散居。

【】
引證解釋

⒈ 古代民族名兼國名。為袁紇后裔,初受突厥統(tǒng)轄, 唐天寶三年滅突厥后建立可汗政權, 貞元四年改稱回鶻,開成五年被黠戛斯所滅,余眾分三支西遷:一遷吐魯番盆地,稱高昌回鶻或西州回鶻 ;一遷蔥嶺西楚河畔,稱蔥嶺西回鶻 ;一遷河西走廊,稱河西回鶻。后改稱畏吾兒 (即今維吾爾 )。也叫回回。參見“回回”?;丶v。我國古代西北方少數(shù)民族名。后亦稱“迴鶻”。

《舊唐書·回紇傳》:“迴紇,其先匈奴之裔也……在薛延陀北境,居娑陵水側,去長安六千九百里,隨逐水草,勝兵五萬,人口十萬人?!?br/>《舊唐書·回紇傳》:“元和四年, 藹德曷里祿沒弭施合密毗迦可汗遣使改為迴鶻,義取迴旋輕捷如鶻也?!?br/>唐韓愈《順宗實錄三》:“四年, 迴紇求和親?!?br/>《敦煌變文集·張淮深變文》:“迴鶻既敗,當即生降。”

國語詞典

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初與突厥為兄弟民族,后又從屬于突厥。南北朝時,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離突厥后,始稱為「回紇」,后又改稱為「回鶻」。唐時助討安史之亂及抗御吐蕃,屢建功勛。唐文宗時,族眾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稱極多,民國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稱為「維吾爾」。

網絡解釋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