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詩·鄭風》篇名。 《詩序》以為刺“學校廢”,謂“亂世則學校不脩焉”。
引朱熹集傳則說“此亦淫奔之詩。” 晉葛洪《抱樸子·勖學》:“汲汲於進趨,悒悶於否滯者,豈能舍至易速達之通涂,而守甚難必窮之塞路乎!此川上所以無人,《子衿》之所為作,愍俗者所以痛心而長慨,憂道者所以含悲而頽思也?!?br/>南朝梁任昉《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之二:“鳴鳥薎聞,《子衿》不作?!?/span>
⒉ 后因稱學子、生員為“子衿”。
引《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r/>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br/>明沉德符《野獲編·科場二·北場口語之多》:“然向來被議者,主試皆南人,舉子皆胄監(jiān),豈畿輔子衿,皆曾史耶?”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