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呂劇

拼音: lǚ jù
注音:ㄌㄩˇ ㄐㄨˋ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呂劇lǚjù

[Lü opera] 中國山東省的地方戲

引證解釋

⒈ 戲曲劇種。流行于山東及江蘇、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區(qū)。是從說唱的琴書(坐腔揚琴)發(fā)展而成。基本腔調(diào)有四平、二板等,伴奏樂器以墜琴、揚琴、二胡、三弦為主,曲調(diào)明朗輕快。1900年前后搬上舞臺,傳統(tǒng)劇目有《王定保借當》、《小姑賢》等。解放后,編演有現(xiàn)代劇目《李二嫂改嫁》等。

國語詞典

一種地方戲曲。從說唱形式的山東琴書發(fā)展而成,以墜琴、揚琴、二胡、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因演奏時在琴弦上捋上捋下,所以惠民地區(qū)人稱為「捋戲」,用文字書寫,便定名為「呂劇」。

網(wǎng)絡(luò)解釋

呂劇

  •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于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qū),起源于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其音樂屬于板腔體,兼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主弦)、揚琴、三弦、琵琶,稱“呂劇四大件”。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匯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 1900年前后,呂劇被搬上舞臺;1917年以后,呂劇班社進入濟南、大連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一個呂劇專業(yè)院團濟南市魯聲琴劇團(濟南市呂劇院)成立;1953年,第一個省級院團山東省呂劇團(山東省呂劇院)成立,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聞名全國的郎咸芬、林建華、李岱江等藝術(shù)家,以及《姊妹易嫁》《逼婚記》《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劇目。
  • 鼎盛時期,全國有近百個專業(yè)呂劇院團,影響波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等省市。濱州市呂藝鎮(zhèn)被文化部評為“中國呂劇藝術(shù)之鄉(xiāng)”。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