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濕。
浸漬;濕潤(rùn)。
謂蒙受恩澤、教化。
沾濕。
《楚辭·賈誼<惜誓>》:“觀江河之紆曲兮,離四海之霑濡。” 王逸注:“遇四海之風(fēng)波,衣為濡溼?!?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 李嶢及第,在偏侍下,俯逼起居宴,霖雨不止,遣賃油幕以張去之……來(lái)往無(wú)有霑濡者?!?/p>
浸漬;濕潤(rùn)。
清方文《喜雨》詩(shī):“一夕遂霑濡,百頃皆浩漫?!?/p>
謂蒙受恩澤、教化。
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 漢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紛云,湛恩汪濊,羣生霑濡,洋溢乎方外。”《舊唐書·張廷珪傳》:“日月所燭之地,書軌未通之鄉(xiāng),無(wú)不霑濡渥恩,被服淳化?!?清薛福成《<日本國(guó)志>序》:“常選弟子入學(xué),觀摩取法,用能霑濡中國(guó)前圣人之化。”
滋潤(rùn)浸濕。《楚辭.賈誼.惜誓》:「觀江河之紆曲兮,離四海之霑濡。」比喻恩澤普及?!段倪x.王襃.四子講德論》:「令百姓遍曉圣德,莫不霑濡?!挂沧鳌刚村Α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