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樞密使

拼音: shū mì shǐ
注音:ㄕㄨ ㄇ一ˋ ㄕˇ
詞性:
結構: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官名。

引證解釋

⒈ 官名。 唐代宗始置,以宦官為之。其后宦官以此干預朝政,甚至廢立君主,至昭宗時始改任士人。 五代、后梁改名崇政使, 后唐復稱樞密使。 宋代則以之稱樞密院的長官。 明以后多用為掌管軍事的大臣的代稱。

《宋史·職官志二》:“樞密使,知院事,佐天子執(zhí)兵政。”
《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那時元順帝失政,紅巾‘賊’起,大肆劫掠,朝廷命樞密使咬咬征討?!?br/>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唐樞密使亦宦官也。 五代郭崇韜、安重誨領之,遂改為宰相之要任?!?/span>

國語詞典

職官名。樞密院的長官。唐代宗時始置,由宦官擔任,后世權任漸重;五代改用士人,權與宰相齊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稱知院,明初廢置。

網絡解釋

樞密使

  • 樞密使一職始置于唐后期,為樞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時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漸被武臣所掌握,辦事機構也日益完善。為適應連年戰(zhàn)爭的局面,樞密使把軍政大權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從事,樞密使的職掌范圍擴大到了極限,樞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權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樞密使制又發(fā)生了變化,其任職者由五代時的武將逐漸轉為以文官擔任,職權范圍逐步縮小。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