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餑餑

拼音: bō bō
注音:ㄅㄛ ㄅㄛ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餑餑bōbo

(1)[bun;cake] 〈方〉∶糕點或用雜糧面制成的塊狀食物

玉米餑餑

(2)[pasery] 〈方〉∶饅頭

www.
引證解釋

⒈ 方言。面餅、餃子、饅頭之類面食。也指用雜糧面制成的塊狀食物。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元旦》:“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麪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br/>《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説話間,姨奶奶吃完餑餑?!?br/>曹禺《日出》第三幕:“外面叫賣的聲音:(寂寞地)硬面餑餑!硬面餑餑!”

國語詞典

北平方言。指糕點或饅頭一類的食品。

網(wǎng)絡(luò)解釋

餑餑

  • "餑餑"是滿族人對多種面食的統(tǒng)稱。餑餑是滿語詞匯,至今仍為滿族人民所襲用。餑餑的原料為糜子、粘谷和粘高粱。是滿族人民種植的主要農(nóng)作物,也是滿族人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糜子加工去皮后俗稱大黃米。粘谷加工去皮,稱為小黃米。粘高粱加工去皮叫粘高粱米,這三種米經(jīng)碾磨加工,粉碎成 “面狀”,然后才能制成各種餑餑。
  • 滿族是漁獵民族,長期在野外捕獵和征戰(zhàn),攜帶黏食類餑餑,既省事又抗餓,慢慢地養(yǎng)成了在居家日常飲食中也吃餑餑的習(xí)俗,并且在婚喪禮俗以及祭祀祖先和敬神時也多用各種餑餑。隨著滿族人入主中原,也將這一習(xí)俗帶入關(guān)內(nèi),成為北京一帶的各種小吃,如“薩其馬”、“驢打滾”等已成為有名的小吃。清中期后,各大城市都有餑餑鋪子,做各種餑餑,較出名的有“大八件”、“小八件”等。
  • 在湘贛邊,贛語系方言地區(qū)“餑餑”是雞蛋的方言叫法。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