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無窮盡。
引《詩·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視人罔極?!?br/>鄭玄箋:“人相視無有極時(shí),終必與女相見?!?br/>《史記·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流澤罔極。”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半瞢@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
顏師古注:“罔亦無也。極,盡也?!?br/>《晉書·成公綏傳》:“何滋育之罔極兮,偉造化之至神?!?/span>
⒉ 后因以“罔極”指父母恩德無窮。
引《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bào)之德,昊天罔極。”
朱熹集傳:“言父母之恩,如天無窮,不知所以為報(bào)也?!?br/>三國(guó)魏曹植《求通親親表》:“終懷《蓼莪》罔極之哀?!?br/>明沉鯨《雙珠記·與珠覓珠》:“怙恃惟隆,乾坤罔極?!?br/>清楊潮觀《<寇萊公思親罷宴>序》:“《罷宴》,思罔極也?!?/span>
⒊ 指人子對(duì)于父母的無窮哀思。
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陛下圣恩齊於哲王,罔極過於曾閔。”
《北史·周紀(jì)下·武帝》:“衰麻之節(jié),苫廬之禮,率遵前典,以申罔極。”
宋王禹偁《著作佐郎贈(zèng)國(guó)子博士鞠君墓碣銘》:“豈惜一言,不慰罔極之心乎?”
⒋ 不正。
引《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jǐn)罔極?!?br/>鄭玄箋:“罔,無。極,中。無中,所行不得中正。”
漢賈誼《吊屈原賦》:“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⒌ 謂讒人之言不止,則二人不和。后因以“罔極”指讒言或讒人。
引《詩·小雅·青蠅》:“讒人罔極,構(gòu)我二人?!?br/>《后漢書·李杜傳贊》:“道亡時(shí)晦,終離罔極?!?br/>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罔極泰甚,古今同途。”
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