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漕運

拼音: cáo yùn
注音:ㄘㄠˊ ㄩㄣˋ
詞性: 動詞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漕運cáoyùn

[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in feudal times)] 舊指由水路往京城運糧或運送軍糧

引證解釋

⒈ 舊指從水路運輸糧食,供應(yīng)京城或軍需。

漢桓寬《鹽鐵論·刺復(fù)》:“涇淮造渠,以通漕運?!?br/>晉王羲之《與尚書仆射謝安書》:“今事之大者未布,漕運是也?!?br/>宋陸游《知興化軍趙公墓志銘》:“抵公去,所發(fā)漕運四十萬緡,不費一錢。”
宋高承《事物紀原·利源調(diào)度·漕運》:“秦伐匈奴,令天下飛芻輓粟,此漕運之始也。”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jié):“五八四年, 隋文帝令宇文愷率水工開鑿廣通渠,引渭水自大興城,東至潼關(guān),長三百余里,漕運便利?!?/span>

國語詞典

舊時從水路運米供給京城或供應(yīng)軍旅等,稱為「漕運」。唐宋以來,設(shè)有專官掌理。

網(wǎng)絡(luò)解釋

漕運

  • 漕運是我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經(jīng)濟措施。用今天的話來說,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調(diào)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yè)運輸。中國古代歷代封建王朝將征自田賦的部分糧食經(jīng)水路解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運輸方式。水路不通處輔以陸運,多用車載(山路或用人畜馱運),故又合稱“轉(zhuǎn)漕”或“漕輦”。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diào)劑。這種糧食稱漕糧,漕糧的運輸稱漕運,方式有河運、水陸遞運和海運三種。狹義的漕運僅指通過運河并溝通天然河道轉(zhuǎn)運漕糧的河運而言。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