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白色的象。古代以為瑞物。
引漢張衡《西京賦》:“白象行孕,垂鼻轔囷。”
《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傳》“記述隨事,豈常也哉” 裴松之注引《浮屠經(jīng)》:“始莫邪夢白象而孕,及生,從母左脅出,生而有結(jié),墮地能行七步。”
唐顧況《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崑崙兒,騎白象,時時鎖著師子項?!?br/>清黃遵憲《元朱碧山銀槎歌》:“大瓶舁酒四白象,行幕鳴鼓千明駝?!?/span>
⒉ 古代的一種雜戲。
引《魏書·樂志》:“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仙人、長蛇、白象、白虎及諸畏獸、魚龍、辟邪、鹿馬仙車、高絙百尺、長趫、緣撞、跳丸、五案以備百戲?!?/span>
⒊ 復(fù)姓。古有白象先生。見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姓氏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