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跌cuōdiē
[failure;slip;mistake] 失足跌倒,比喻失誤
專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dāng)≌咭??!?span id="jnfuv4m" class="bold">《后漢書·蔡邕傳》
⒈ 失足跌倒。
引漢焦贛《易林·解之師》:“推車上山,力不能任,顛蹶蹉跌,傷我中心?!?br/>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繩妓》:“既而翻身擲倒,至繩還住,曾無蹉跌,皆應(yīng)嚴(yán)鼓之節(jié),真奇觀也?!?br/>清譚嗣同《六盤山轉(zhuǎn)饟謠》:“馬足蹩,車軸折,人蹉跌,山岌嶪,朔雁一聲天雨雪?!?/span>
⒉ 失誤。
引《漢書·朱博傳》:“功曹后常戰(zhàn)栗,不敢蹉跌, 博遂成就之。”
《魏書·郭祚傳》:“太和以前,朝法尤峻,貴臣蹉跌,便致誅夷?!?/span>
⒊ 相左;不相遇。
引《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蹉跌不面,企德懷風(fēng),虛心委質(zhì),為日久矣。”
⒋ 比喻受挫、失勢。
引《九尾龜》第八三回:“只要等這件事情冷了些兒,那時仍舊可以出來的,雖然暫時蹉跌一下子,卻得了個天字第一號上好的名聲?!?br/>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nóng)》:“鄭君鋒芒太露而昧于中國社會情形,蹉跌自所難免。”
失墜、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