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白狄

拼音: bái dí
注音:ㄅㄞˊ ㄉ一ˊ
詞性:
結構: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亦作'白翟'。
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之一。【好工具】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白翟”。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之一。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晉侯敗狄于箕,郤缺獲白狄子?!?br/>杜預注:“白狄,狄別種也?!?br/>《史記·匈奴列傳》:“晉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間,號曰赤翟、白翟?!?br/>宋王禹偁《賀勝捷表》:“言念夏臺,古之白翟,雖居沙漠,實近崤函。”
明梁辰魚《念奴嬌·擬出塞》套曲:“白狄臨關,黃河夾地, 胡兒千隊此馳騁。”
王國維《鬼方昆夷玁狁考》:“春秋莊閔以后, 戎號廢而狄號興,而狄之姓氏見于《左傳》者實為隗姓…… 秦漢以后之隗姓皆白狄故地?!?/span>

國語詞典

春秋時狄族的一支。原在今陜西省延安、山西省介休境內(nèi),后東遷于今河北省境。因穿白色衣服,故稱為「白狄」。也作「白翟」。

網(wǎng)絡解釋

白狄

  • 白狄,亦作白翟。我國古代漢族先民之一。其始見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7年,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陜北一帶)。前550年,東遷至今河北省石家莊一帶(冀中),前507年其中的鮮虞氏建立中山國。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