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①事情或論點的根據(jù);理由;情理。[近]事理。②事物的規(guī)律。③辦法;打算。
⒈ 事理;事物的規(guī)律。
引《文子·自然》:“用眾人之力者, 烏獲不足恃也;乘眾人之勢者,天下不足用也。無權(quán)不可為之勢,而不循道理之數(shù),雖神圣人不能以成功?!?br/>唐韓愈《京尹不臺參答友人書》:“人見近事,習耳目所熟,稍殊異,即怪之,其於道理有何所傷?”
宋曾鞏《<張文叔文集>序》:“是時文叔年未三十,喜從余問道理,學為文章,因與之游。”
清沉德潛《說詩晬語》卷上:“白樂天詩能道盡古今道理,人以率易少之。”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聽說曾大先生非常懂得喝茶的道理?!?/span>
⒉ 規(guī)矩;情理;理由。
引《漢書·鄒陽傳》:“竊聞長君弟得幸后宮,天下無有,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br/>《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夫糾擿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顧道理而茍求容進也。”
宋歐陽修《答西京王相公書》:“其言乖謬,不合道理。”
《花月痕》第四七回:“大抵做人,總要懂點道理,有個器量,難道武夫不吃飯么?”
毛澤東《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二:“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著?!?/span>
⒊ 處理事情的辦法、打算。
引宋王明清《揮麈錄馀話》卷二:“俊道:‘若番人探得知,必來夾攻。太尉南面有張相公人馬,北面有番人,太尉如何處置?’ 張?zhí)纠湫Γ骸覄e有道理?!?br/>明馮夢龍《量江記·皇甫醉遁》:“將軍醉得這箇模樣,不如大家扶他上馬,逃回金陵,再作道理?!?br/>吳組緗《山洪》二八:“這樣研究了半天,還是得不出結(jié)論,只好暫時用戚先生的主張,等以后斟酌情形,再作道理?!?/span>
⒋ 闡揚稱說某種教義。
引漢劉向《列女傳·周南之妻》:“生於亂世不得道理,而迫於暴虐不得行義,然而仕者,為父母在故也?!?/span>
⒌ 道術(shù);法力。
引《封神演義》第三七回:“今有張桂芳,以左道旁門之術(shù),征伐西岐。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span>
⒍ 道里;路途。
引宋周邦彥《汴都賦》:“據(jù)偏守隅,則無以限西方之貢職,平道理之遠邇。”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上因修《一統(tǒng)志》,令天下皆具輿地圖冊,以攷疆域道理之遠近,皆聚于統(tǒng)志館中?!?/span>
事情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