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坫,土筑的平臺(tái)。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還在坫上,為周代諸侯宴會(huì)時(shí)的一種禮節(jié)。
引《論語(yǔ)·八佾》:“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
何晏集解引鄭玄注:“反坫,反爵之坫,在兩楹之間。”
⒉ 外向室。 金鶚、孫詒讓二說與孔注不同。
引《逸周書·作雒》:“乃位五宮……咸有四阿反坫。”
孔晁注:“反坫,外向室也?!?br/>明楊慎《丹鉛總錄·反坫》:“按《説文》無(wú)‘店’字,坫即店也。今外向之室,若宋時(shí)行在所之騏驥院、牛羊司也。”
清金鶚《求古錄·禮說三》:“堂之四隅有坫,屋之四隅曲而翻起為阿。‘四阿反坫’者,謂阿反于坫上也。四阿翻起于坫上,故曰四阿反坫。反之為言翻也?!?br/>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卷八三:“坫當(dāng)為圬之形譌。四阿為上棟之制;反圬即反宇,為下宇之制,亦即所謂屋翼?!?/span>
宴樂嘉賓時(shí)置空酒杯的設(shè)備,用土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