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東周

拼音: dōng zhōu
注音: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遷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陽市西)起,到被秦滅亡止。(好工具)
引證解釋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后,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zhàn)國時代。周平王東遷以后,管轄范圍大減,形同小國,而春秋時共有140多個諸侯國。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jīng)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團結(jié)自衛(wèi)。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發(fā)生子帶之亂,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查看百科

國語詞典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東遷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舊都之東,史稱為「東周」。

網(wǎng)絡(luò)解釋

東周 (中國歷史朝代)

  •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后,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zhàn)國時代。
  • 周平王東遷以后,管轄范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jīng)大不如前。據(jù)《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并,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jīng)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尊王攘夷口號團結(jié)自衛(wèi)。
  •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fā)生子帶之亂,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nèi)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于河陽踐土?xí)?。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nèi)部爭斗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兩周之間攻韓,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東西兩周位于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xié)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七年后,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zhuǎn)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