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1)[contradiction]
(2)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觸
矛盾百出
(3) 辯證法上指客觀事物和人類思維內(nèi)部各個對立面之間互相依賴又互相排斥的關(guān)系
矛盾的普遍性
(好工具)⒈ 見“矛楯”。
⒉ 特指以文詞相辯難。按,同書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記皆當(dāng)時文士以詩句互相指責(zé)非難之事。
引南朝梁何遜《西州直示同員》詩:“矛盾交為論,光璧帶成珍?!?br/>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爭解元》:“會郡中有宴, 樂天諷二子(指張祜、徐凝 )矛盾。”
⒊ 猶屏障。 《宋書·蕭景傳》:“羣蠻悉渡漢水來降。議者以蠻累為邊患,可因此除之。
引景曰:‘窮來歸我,誅之不祥。且魏人來侵,每為矛盾,若悉誅蠻,則魏軍無礙,非長策也?!?/span>
⒋ 違抗。
引明王錂《春蕪記·忤奸》:“想著我寵冠臣鄰,我屈指朝中半從順,怪伊行敢相矛盾?!?/span>
⒌ 哲學(xué)名詞。在唯物辯證法中,即對立統(tǒng)一,指事物內(nèi)部各個對立面之間的互相依賴而又互相排斥的關(guān)系。
⒍ 邏輯名詞。形式邏輯中指兩個概念互相排斥或兩個判斷不能同時是真也不能同時是假的關(guān)系。
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堅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后來又夸他的矛最銳利,什么東西都能刺進(jìn)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后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